当前位置: 首页 文化
寒露豁达
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
发布时间:2025-10-13

      寒露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云:“九月节,露气寒冷,将凝结也。”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“寒”字的节气,意味着秋意渐浓,露已寒凉。唐代诗人元稹在《咏廿四气诗·寒露九月节》中有吟:“寒露惊秋晚,朝看菊渐黄。千家风扫叶,万里雁随阳。化蛤悲群鸟,收田畏早霜。因知松柏志,冬夏色苍苍。”

  如果说春令人欣喜,夏使人亢奋,冬让人期待,那么寒露之时的秋,则给人以悲慨。人们面对草枯叶落、繁花凋零,易触景生情,生出悲伤之感。悲秋者以自己的审美观点,将伤怀之感向秋景融入,又从秋景中升发忧思。但是,历史上也有一些成就卓越的人物面对深秋展现出乐观豁达的态度。“诗豪”刘禹锡第一次被贬到朗州任职期间,写下了著名的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。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霄”的豪迈诗句,展现了他的豁达乐观,丝毫不见悲秋惆怅的思绪。“悲秋”和“喜秋”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反应,深层次地反映了人的心胸与情怀,以怎样的心态看待事物决定了会生发出怎样的情感。苏东坡在《自题金山画像》中写道:“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。”黄州、惠州、儋州三个地方恰是苏东坡被贬谪放逐之地,面对困境,他依然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心境,与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情谊,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诗篇。

  人生的漫长道路上,难免经历起伏,关键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。有追求就会有坎坷,在前进的道路上,遭遇困难与挫折在所难免。当我们用乐观豁达的心态看待世界时,我们会发现身边的人和事都变得更加美好。就像时节至寒露,岁月入深秋,比起夏天的生机勃勃,秋天自有其独特的魅力。1929年10月,毛泽东以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乐观精神,写下了《采桑子·重阳》:“人生易老天难老,岁岁重阳。今又重阳,战地黄花分外香。一年一度秋风劲,不似春光。胜似春光,寥廓江天万里霜。”可见,乐观不仅仅是一种心理状态,也是一种能量,能够激发潜能,驱散失落的迷雾。

  乐观豁达是一种积极向上、不畏困难的人生态度,如同一盏明灯,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。保持这颗平静而乐观的心,就能让我们始终做到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。我们应当学会正视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,把它们当作成长的机会和磨砺意志的过程;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,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。(顾伯冲)


责任编辑:通化县纪委监委网站
版权所有: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纪委
吉ICP备20003577号
“清廉通化县”公众号